你覺得什麼是「美」?「美感教育」又是什麼?為什麼重要到,以展覽進行推廣?
在我們OPEN HOUSEDAY 跟爸爸媽媽分享的展覽,建名老師來看看啦!
「美」在台灣教育中是一門一直存在,但在考試主義和功利主義下容易被忽略的學問。在日治時期,它以唱歌、圖畫和體操等途徑帶入,後來擴大為音樂、美勞,乃至藝術與人文這樣的科目進行教授,而到了今日素養教育倡導下,以「美感教育」這樣的概念進行更開闊、跨學科的涵養培育。關於「美」的教育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演進與延伸,是因為美不只關乎圖畫、舞蹈或音樂,而是世間萬物所有會帶給你愉悅或感動的共鳴存在。
展覽中的各個計畫是過去五年教育部以美感即生活為梗概,秉持「美感是一種愉悅的感受,一種合宜的價值,在環境中體驗,在生活中體現,也可以在學習中培育」的理念,推動美感教育從學齡前兒童開始扎根,進行跨領域的創新嘗試及課程,並與國際連結、交流的階段性成果。這次的展覽以「身體」、「生活」、「文化」、「自信」、「體驗」及「關係」等關鍵字切入,探討「發覺美」、「探索美」、「感受美」、「認識美」、「實踐美」這五個美感教育的知能培養歷程和成果分享。
依循本展的敘事看來,美感教育的理想培養過程是:從人類身體的感官出發,發現並建立生活議題的素養思維,透過這些與環境互動的真實體驗,累積面對(族群)文化與生命的自信與多元包容,進而發展出以美為出發點的人際社會網絡。如此的培養過程其實有助於學童面對當今瞬息萬變的世界,甚或是機器智能超越人類知識的未來,因為「知識可以複製,唯有感受無可取代。」
課程企劃Uma老師推薦:
因為是政策的計畫成果聯展,所以內容稍微硬了一點,但有些計畫本身其實很有趣。例如其中一個叫做《藝起來學學》的計畫,帶領學生透過社區踏查和色彩採集,建立校園在地社區的代表色票,並將那些顏色結合採集來源的文化特色進行命名,例如石獅灰、剪黏藍。這樣的練習不只可以訓練觀察力,更可以拓展孩子的語言庫和色彩敏銳度,甚至進而提升文化多樣性。更簡單的理解方式例如:愛斯基摩語中有大量形容雪的單詞可以精準指代各種雪況,中文卻沒有,所以後者必須加上許多形容詞才能盡量明確的表達眼見的雪景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
美的進化論:2023教育部美感教育計畫聯展
展期地點:2023.10.24 - 11.23 (松山文創園區)台灣設計館03展間
開放時間:周二至周日 10:00 - 18:00
Comments